有一个经典故事。
一个人去店里买碗,他随手拿起一只碗,与其他碗轻轻碰撞,想要凭借碰撞声选出好碗。
可是他碰遍了所有的碗,也没有选中称心的。
老板很是不解,他便道出原因:碗和碗之间相互碰撞,能发出清脆悦耳声的,才是好碗。
老板听后,拿起一只碗递给他,让他再试试。
没想到,这只碗与每一只碗轻碰,发出的声音都非常悦耳,他感到很惊讶。
老板笑着说:
“你之前拿的那只碗,本身就是次品,你用它试必然声音都是沉闷而浑浊的;想要得到一只好碗首先你得保证自己拿的就是好碗。”
这个故事虽短,却蕴含深意:行有不得,反求诸己。
家庭教育也是如此。
展开剩余87%当我们觉得孩子难教育,满眼都是孩子的问题时,或许最该省察的,是我们自己是否早已成了那只次品碗?
父母若不能做好自己,自然教不好孩子。
父母若看不见自身的问题,自然无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。
Part.01
父母懂自省,才能看见问题的根源
伊能静在节目《理想家》中提到:
当她聊到儿子的生日的时候,突生感慨:从小儿子的生日都是和家人一起过,大概在两年之前,她突然发现儿子更愿意和朋友一起庆祝这个有意义的日子。
不过,儿子很贴心,就算邀请了好朋友到家中,依旧会把切蛋糕、吹蜡烛的重要环节“留给”家人。
今年也不例外,儿子照例问了她,还加上了“要不要带妹妹来。”
伊能静的第一反应是“嗯”,说完之后她便意识到自己今年开始应该选择全然退出。
她说道:“让儿子完全地去经历他自己的生活。”
说到这里,在场的嘉宾无不眼含泪花。
对此,很多网友也纷纷表示,看哭了,感同身受。
龙应台曾说:
“所谓父女母子一场,只不过意味着,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。”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能有这样的自省,是孩子的幸运。
这对于伊能静来说,更显难得。
众所周知,伊能静的原生家庭并不幸福,大儿子也是她上一段婚姻所生的孩子,她的前半生活的并不容易。
但是在陪伴孩子的成长中,她和许多父母一样,也有过迷茫、痛苦,但是她始终在反省与调整,与孩子一起成长。
Part.02
父母先改变,才能改变孩子
有人曾把孩子和父母的关系比作鱼与水,当鱼出现健康问题,根源往往在于水出现了状况。
若仅着眼于治疗病鱼,即便暂时痊愈,一旦将它放回存在问题的水中,病症必然反复。
教育亦是同理。
想要真正改变孩子、疗愈孩子,关键不在于对孩子的单向矫正,而在于父母的觉醒与成长。
当我们开始审视自身,主动做出改变,就如同改善鱼缸里的水质,当清澈的水流重新流淌,鱼儿自然就越来越健康有生机。
就像教育家贾荣韬,在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后,他就开始大量阅读教育类书籍,同时记录每天的读书心得。
为了有针对性地改变自己,他又特意做了一个“一日考评功课表”。
每晚临睡前,他就开始根据自己当天的行为,对照要改掉的,要培养的项目逐项评分:做得好填A,不太满意填B,比较差填C。
在填表的过程中,他不断回顾自己一天的行为,内心也随之进行深刻的反思。
当发现今天某项做得不好时,他就会引起重视,第二天刻意把它做好。
所以,虽然一开始表格的A是少数,BC占大多数,但三周后,AB就占了大多数。
坚持三个月后,他成功改掉了容易发怒,听不进别人意见,动辄训斥孩子的缺点。
再看孩子的问题时,他已然有了全新的角度。
比如,当儿子考试作弊被请家长时,他不会和从前一样打骂儿子,而是能看到儿子想要考好成绩的愿望,给儿子正面引导。
儿子叛逆不服管,他不再说教,而是陪着儿子打球,先找共同话题,拉近关系,再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到聊天中去影响儿子。
儿子网瘾严重,他不再暴力制止,而是理解儿子因学习受挫,才在游戏中寻找成就感和信心。
于是,他总是留意儿子做得好的地方,给予鼓励和肯定。
慢慢地,儿子就从“问题少年”逐渐变成了一个勤勉上进的孩子,之后更是考上了重点大学。
很认同一句话:优秀始于家庭,始于父母。
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,你画花他就开花,你画树他便成树。
真正觉醒的家庭,是往自己身上使劲,用自己的修行带动孩子的成长。
Part.03
父母对了,孩子自然就对了
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:
“每一瞬间,你看到孩子,也就看到了自己;你教育孩子,也就是教育自己,并检验自己。”我们当父母的对了,孩子自然就对了。
教育孩子的过程,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,父母做好自己,孩子自然不会出错。
不久前,湖北一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引发全网热议。
11岁的女儿正处于叛逆期不愿意读书,于是父亲就在烈日当头时,带她去河里挖藕。
这位父亲表示,想让女儿体验下日常劳作,从而明白:不吃读书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。
4个小时的劳作,孩子脸上晒脱皮了,父亲寸步不离陪在身边,虽然很心疼,但他更想让孩子收获读书的重要性。
最后,女孩改变了原来的想法,选择回学校好好读书。
言传身教,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。
以身作则,才能让孩子更快地学会人生的路该如何走。
教育的难,在方法;教育的根,在父母。
家庭教育,最重要的不是如何教育孩子,而是如何成为好父母。
你的为人、态度和行为,孩子都会看在眼里,记在心上,并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中。
所以,从今天起,放下说教、打骂和逼迫的旧方式,时常自省,勤奋自勉。
先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束光山西配资公司,再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。
发布于:河南省启远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